聯系人:楊建廣
聯系電話:13911382396
地址:天津市河東區六緯路99號津東大廈C1103
鉆機液壓件誕生記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石油工業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石油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國產技術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改革創新時代中成長的寶石機械公司依靠科技創新,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數以千計無堅不摧的“金剛鉆”,其中的“王者”,當屬我國首臺具有知識產權的12000米特深井石油鉆機。
12000米特深井鉆機液壓件技術是世界上第一臺數字變頻超萬米的特大型鉆機,也是當時全球技術最先進的特深井陸地石油鉆機,它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國際上也屬領先水平。
12000米鉆機鋼結構塔式井架高達52米,相當于20層樓房,重達數百噸,能在55攝氏度高溫的赤道和零下40攝氏度的極地環境下正常工作,并能根據工況自動加減速、剎車、報警,使鉆井作業的智能化水平和安全系數大大提高。
它的成功研制,把我國陸地和海洋深水油氣田、大位移井及其它復雜油氣田超深油氣藏的勘探開發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獨立研制并擁有該級別交流變頻陸用鉆機的國家。
早在2005年下半年,中石化就 12000米特深井鉆機的研制在國內外進行考察調研,時任寶石機械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的王進全得知這一消息后,堅定地說:“我們要做12000米鉆機?!碑敃r身邊的設計人員個個瞠目結舌。
要知道,當時陸地用12000米鉆機僅有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生產過一臺,國產的9000米鉆機尚在研制中,而他卻憑借對公司研發能力的判斷和卓越的膽識,毅然地組織科研人員投入到12000米鉆機方案的制定中。
在12000米鉆機研制項目立項之初,王進全就下定決心:從鉆機的總體設計到關鍵技術研發、核心部件的研制都必須自力更生。在他的主持和積極推動下,12000米鉆機的關鍵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大大提升了公司的鉆機配套能力。他率領的12000米研發團隊榮獲“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優秀團隊稱號。
2007年初冬,時任寶石機械公司技術中心鉆機室主任的賈秉彥,總愛去公司鉆機試驗場上轉一趟,看著藍天白云下,高高聳立的井架,他疲憊的臉上總會露出舒心的笑容,他是12000米鉆機的主設計者。
2005年,作為9000米鉆機的主設計者,他還未來得及長吁一口氣,品嘗一下成功的喜悅,12000米鉆機的設計任務又壓在他的肩上。不善言辭的賈秉彥什么也沒說,帶著鉆機室60多人的研發團隊迅速投入工作。
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浩大工程,當時全球僅美國有一臺12000米鉆機,可誰也沒見過。雖然有9000米鉆機的研制基礎,可是12000米鉆機的井架、大鉤、轉盤等部件,比以前的鉆機大了許多,量變引起質變,部件的工作原理、設計思路都得另辟蹊徑。
“困難雖多,可標準絕不能低。我們必須瞄準國際先進技術水平?!辟Z秉彥這位機械加工專業出身,又在機械加工行業工作了17年的知識分子,對研發團隊提出了要求。他親自負責鉆機主要技術參數的確定、各部分的配套方案、傳動系統整體設計。
由于壓力太大,加之經常加班到凌晨一兩點,這樣高強度的工作,讓有高血壓的賈秉彥經常頭暈,一暈就必須吃降血壓的得高寧,等鉆機研制成功后,兩年時間竟然吃了8瓶,而之前一年也吃不了兩瓶。
2006年5月,即將到齡退休的寶石機械公司高級工程師劉志學卻面對一道“難題”。那年春天,12000米鉆機需要一個直徑1.96米的高精度弧齒轉盤。這是鉆機的核心部件之一,只有靠它動力才能傳遞到萬米地下。加工這么大的轉盤,他們找遍了全國都沒有人能接這塊“燙手的山芋”。
“我們自己干!”曾經多次參與過寶石機械公司重大項目、具有多年轉盤制作經驗的劉志學說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劉志學和他的師傅謝天增以及自己的弟子徐強師徒三代攜手攻關,從齒輪參數、設備參數、工藝參數、刀具參數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經過50余天的不懈努力,他們師徒3人克服了高溫帶來的機床液壓失效等困難,終于加工成功12000米鉆機用ZP495轉盤大弧齒輪,經對檢查,接觸區達到設計要求。按照試驗大綱要求裝機試運轉試驗,噪音、溫升等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ZP495轉盤弧齒錐齒輪研制取得了圓滿成功。
一個亞洲最大的轉盤由此誕生,這在國內機械制造行業、在石油系統都是前所未有的奇跡。
上一條: 工程機械液壓件批發工作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下一條: 2019全國春季農機展-農機液壓件